7月25日—8月5日,青岛大学“云碳e联”实践团赴南京、镇江、扬州、武汉等地开展实践调研。本次实践主题为“探索数字碳账户新范式”,通过红色精神学习、博物馆参观、实地走访、企业调研、研习交流等方式,从红色旧址、政府部门和企业视角深入了解长江沿线地区绿色经济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绿色转型路径,挖掘借助新质生产力转化的个人碳账户前景。
2025暑期,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ご泻胙锍そ幕南盗兄匾不昂椭匾甘九揪?,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生动实践中锤炼专业本领、锻造硬核能力,动员青年为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智慧力量,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共青团湖北省委的工作指导,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绿色长江青春护航”专项活动。青岛大学“云碳e联”实践团积极响应号召,经充分筹备成功入选“绿色长江 青春护航”专项实践团队。
(一)走访政府部门,调研绿色制造体系发展
图为云碳e联实践团在扬州大数据局。孙伟栋供图
实践团抵达扬州市大数据局,开展深度调研学习。相关领导与实践团成员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介绍了扬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能源使用情况,还表达了对高校人才支持地方发展的殷切期望。随后,领导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扬州市科技馆,从能源、材料、生态等多个专业领域进行细致讲解,让成员们对扬州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与现状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领悟,为后续实践调研筑牢理论基础。
(二)深入企业走访,探究绿色低碳转型
图为云碳e联实践团在扬州市总商会调研学习?;葭粲鸸┩?/p>
实践团成员秉持严谨务实的态度,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研工作。在参访扬州市总商会时,通过交流学习与访谈,精准洞察到企业对碳排放权的迫切需求,明晰了企业在绿色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诉求。在扬州曲江商会大厦,成员们深入了解曲江商会的辉煌历史沿革,深刻领会“联”商业拧成“一股绳”“统”服务结成“一家亲”等内涵的核心要义,为探索个人碳账户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三)溯源长江文化,深化生态?;と现?/p>
图为云碳e联实践团在南京大学调研学习?;葭粲鸸┩?/p>
实践团高度重视长江文化溯源与生态认知工作,相继参观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水生生物博物馆等多个文化与自然科学殿堂。通过馆内丰富的展品与翔实的资料,全面了解长江经济带的历史变迁、发展状况以及生物多样性特点。同时,实践团在博物馆内积极开展访谈调研,广泛收集公众对数字个人碳账户的看法与建议,为项目推进汇聚民间智慧。为充分准备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实践团还专程赴南京大学交流学习,在鼓楼校区开展访谈调研,并借助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长江生态研究中心的丰富学术资源,进一步夯实理论知识体系。
(四)践行志愿宣讲,传播绿色发展理念
实践团始终牢记“志愿宣讲”使命,积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形式,组织开展长江大?;ば不疃?,累计举办十余场。宣讲足迹遍布青岛大学、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人民政府等地,重点围绕数字货币与个人碳账户知识进行普及。宣讲活动凭借生动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有效提升了公众对长江大?;ぜ奥躺⒄估砟畹娜现扔氩斡攵?。
(五)追寻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
图为云碳e联实践团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参观学习。孙伟栋 供图
实践团在调研学习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先后前往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镇江博物馆近代史展馆,通过参观珍贵历史文物、聆听感人革命故事,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刻体会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与爱国情怀。此次红色之旅进一步坚定了实践团成员的理想信念,激励大家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坚定的决心投身于长江大保护实践活动中。
由古至今,长江流域以水为系,贯穿上下游、左右岸,从巴山楚水到水乡江南,长江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哺育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纵深最长、覆盖最广的经济带,事关全国发展大局。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进,无序开发曾让长江不堪重负,生态系统敲响阵阵警钟。
实践团足??缭降赜?,从江汉平原的沃野阡陌到江南水乡的枕河人家,从长江中游的壮阔江段到下游的入??诎叮谛凶咧性瞪虾谩靶凶叩乃颊巍庇搿耙幌叩淖ㄒ悼巍?,更在深度实践中愈发深刻地体悟到绿色发展的时代力量。
绿色发展是保障国家水源安全的迫切需要。长江流域开发建设的迅速推进,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干流近岸水域和部分支流受到污染,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面临挑战。长江“病了”,急需治疗,必须开展综合治理,强化监管,加强保护。2016年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共抓大?;?,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掷地有声,一场保卫长江的攻坚战就此打响。直到今天,长江干流全线水质已连续5年稳定保持在Ⅱ类,这意味着“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不搞大开发”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通过针对性、系统性的举措促进长江流域绿色发展,保障人民喝上安全清洁的长江水,同时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美生活环境的需求。
绿色发展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托长江流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沿江工业园区密集,加之中上游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重化工企业增加,潜在水污染风险源众多。2016年后,“共抓大?;ぁ⒉桓愦罂ⅰ背晌嗍【梅⒄构彩?,多省合力共进,开展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巩固深化工业和城镇水污染防治,完善流域横向生态?;げ钩セ?,组织实施科技驻点帮扶……一项项改革举措对症下药、系统施治,长江?;ば薷创蚩叭蓖吵?、系统治理新局面。
绿色发展是构建碧水宜居环境的现实之需。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しā氛绞┬屑俺そ饔蛑氐闼颉笆杲妗比嫫舳そ饔蚪胍婪ū;ば陆锥?。在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的同时,各地立足源头治理,有力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等工作,使长江两岸绿色生态廊道逐步形成。目前,长江生物多样性退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有“微笑天使”之称的江豚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视野中,长江流域沿线湿地迎来更多候鸟,沿江城市滨水空间回归群众生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背そ么唤鍪蔷哂芯薮蠓⒄骨绷Φ木梅⒄勾?,更是关系子孙福祸的生态屏障带。唯有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化长江水资源?;ず秃侠砝?,才能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通讯员:孙伟栋、惠玺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