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桑拿论坛bbs,长沙岳麓区品茶自带工作室,长沙品茶工作室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学会学习 赋能未来——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2025-09-30 21:45
作者:

  大学生活是人生新的起点,如同一幅崭新的画布,等待着同学们用热情、心血和汗水去描绘。在当前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里,尤其在人工智能发生突破性变革的背景下,对于同学们而言,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我们需要用新的眼光来认识学习,新的思考来审视学习,新的态度来拥抱学习,新的行动来推动学习。

  首先,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文凭,而是为了提升自身能力,遇见更好的自己。通过考试、获得文凭只是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并非学习的根本目的?!澳勘辍庇搿澳康摹彼渥置嫦嘟?、意义相关,却存在着重要区别。“目的”是“目标”背后的原因,或者说,“目标”是根据“目的”而制订的可衡量结果?!澳康摹北取澳勘辍备哂斜局市?、根源性。如果只盯着“目标”而忽视了“目的”,就可能舍本逐末、“丢西瓜捡芝麻”。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作出贡献、追求幸福,而幸福通常意味着拥有物质上的安全感与满足感、精神上的尊严感与价值感、选择上的自主感与掌控感。要想获得幸福,需要个人具有相对全面的能力,而要拥有相对全面的能力,唯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有效学习。有效学习能够切实增强学习者的认知力、判断力、行动力与创造力。“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通过学习拓展知识视野,将使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更加多元,感受世界的体验更加丰富,理解世界的层次更加深刻。通过学习掌握系统化的知识与理论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作出正确判断与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用数学、医学、心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等各类知识指导生活实践;在职业生涯里,我们需要依凭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娴熟的专业技能在职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说过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充分强调了杠杆的神奇力量,而学习就是人生最重要的支点与杠杆。我们通过学习,源源不断地获得原本不具有的行动力与创造力。

  其次,学习不只是对课堂知识的接受、作业任务的完成,更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事上磨练”。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孔子的《论语》无疑是重要的一本。在这部对中国人思维与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的著作中,第一篇第一章第一句谈到的就是学习?!把Ф毕爸?,不亦说乎?”许多人把“习”理解为“温习、复习”,这是不够确切的。“习”字的繁体上半部分是羽毛的“羽”,下半部分是白色的“白”,原义表示鸟张开羽翼在日光里练习飞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指学习者懂得把握实践中的时机对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从而有所提高,有所心得,内心必然感到欢欣愉悦。因此,“学习”一词从本义上就是强调行动与实践的,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学习方面,希望大家尽可能多地寻找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用于实践的机会,例如参加学科技能竞赛和项目实训,参与社团活动和社会服务,研制设计方案与创意产品,成为知识博主和技术分享达人等等。在一次次“输入—输出—反馈—反思”的优化迭代中,把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内化成为个人能力。

  第三,学习不只是为了在跨入社会前作知识与技能储备,更是贯穿整个人生历程的修行。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我们一直在学习。极大多数的人都是天生的学习者,都曾对世界充满好奇,都曾对周围新鲜事物不断追问为什么。但学习是艰辛的,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有些人会因此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种畏难情绪可能又反过来给后续学习带来更多心理困扰,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摆脱厌学情绪,保持终身学习,首先必须树立学习信心。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不够好,怕自己学不好,所以不去学习,而是只有去学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要保持终身学习,也意味着要坚持长期主义。希望大家能够心无旁骛地把自己想学的东西一点点学成,不必急于求成,更不要半途而废。如果觉得学习有难度,可以集中心思先把最基础、最简单的内容掌握,通过微小的进步让内心获得鼓舞?!捌绮恢粘?,骤雨不终日”,真正能够长久的,往往是绵密之力。要保持终身学习,还应始终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智状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向良师请教、与益友切磋,主动寻求他们的帮助。要自觉广泛阅读,特别是阅读经典书籍,让阅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同时,网络资源和人工智能工具也都是学习的好帮手,一定要学会好好利用。

  同学们,人生最宝贵的时光是青春时光,最精彩的篇章是奋斗篇章。愿你们珍惜在绍职院的每一天,自觉锻炼身心,自觉发奋学习,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勇担成长发展重任,用今天的拼搏去成就明天的美好?。ㄉ苄酥耙导际跹г涸撼?郦昕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